我在日本訪問期間,日本都市環境委員會向我介紹了他們的都市環境改善計畫,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,就是高架道路地下化。當隨行記者詢問我對此行有什麼心得的時候,我說了這一件事情,具有前瞻性,對於台北市新生高架橋地下化的問題,值得思考。卻被有心對手刻意渲染誤導。
這裡,我樂於跟大家分享,我在日本所聽所聞。
這裡分享的每一張圖片,都是來自於日本政府都市環境委員會提供給我的簡報,
可以看到Before, After,可以看到施工方法,可以看到之後的親水綠化。一切都是有所根據。
我們看到的舊圖,是高架道路在街道中四處林立,凌亂交錯。將高架道路地下化之後,新圖中顯示,換來的,是清水綠地。從剖面圖可以看到,日本人使用的是潛盾施工法,身處在地震比台灣還要頻繁的地區,日本一樣在河川、鐵路的底下做地下化公路,難道他們會沒有想到這些問題,去避免可能發生的危機嗎?
我在日本就說過,這件事情的可行性,可以討論,可以評估。要做,唯一的大問題,就是需要非常龐大的經費。因為50公里的道路,日本就花了約9兆日元的經費。他們預言,要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,讓全世界的選手、旅客,在銀座看到河!
如果這個計畫完成,日本政府認為,對於都市環境改善有很大幫助,包括空氣的淨化、景觀的改善、都市中心的綠化、噪音的消除,以及緩和目前不斷增加的溫室效應。
這是日本人發出的豪語,我相信很多台北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,多一些親水綠地的空間,這個計畫需要審慎規劃,需要龐大的經費挹注,可以公開討論。就像松山機場遷移一樣,在短期之內是非常困難的。
參選以來,我不只一次說過,所有公共政策的議題,都應該理性討論,而非只有你對我錯或是我錯你對,什麼事情都是先跳出來反對別人,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,這無助於台北市政的進步發展,也暴露出惡意批評者缺乏國際觀與宏觀視野。
(照片來源:日本都市環境委員會提供資料)